有孩子的開支特別大,父母可以如何為自己做好理財?

資料來源:家加豬財商教育創辦人Sang Chan

養孩子經常都會比喻「一闊三大」,開支多了,作為父母的可以如何為自己做好理財?很多家長認為自己的收入多與少,主宰了自己的生活質素。生活質素固然與收入有關,但有一樣事情更重要。如果每個家庭做得好的話,生活質素一樣可以大大提升,那就是怎樣自己的收入打理得好

每位家長可以用一個簡單理財概念,也就是理財金字塔,安排自己每個月的收入。這個理財金字塔的背後理念,說明了怎樣把自己賺到的每一元,分流好放到適當位置,然後將每一元的價值都可以極大化。如果跟著這個理財金字塔的建構運作,每個家庭的財務狀況,都可以變得愈來愈健康。

整個金字塔的底部,我們第一個環節要做的就是MPF (強積金),大概5%左右的錢要分流去MPF。安排MPF後下一個層次就是安排我們的basic need,即是基本需求。基本需求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就是我們的衣食住行,如果作為父母當然包括了小朋友,他們的日常用品可能奶粉及尿布等等,甚至年紀大一點,他們讀書的學費,都是基本需求。

 我們會面對的一些支出,基本需求這裡大概安排總收入的50%,這樣就是一個合理的水平。在處理基本需求之後,我們就會面對到稅務。稅務這個層次,稅務這一筆因人而異。在香港來說,大概5%左右的收入都能應付得了。

安排這三層之後,剩下來的錢自己可以怎樣管理,令自己的生活一步一步變得更加優質?第一個部分就是流動現金,每個月把自己收入的10%左右安排在流動現金那部分。另外的10%可以安排在一些資產保護,最重要的資產當然就是自己怎樣可以保障自己或者家人。

安排完這兩個10%之後,剩下來大概有20%左右收入。這20%就正正可以安排在一些資產增值的地方,去完成一些人生上很想完成的目標。很多時候有些家長會問:「其實我們家庭是要很富裕,才需要理財?如果我們收入只是剛剛好,我們可理財?」

高收入的家庭就像一間大屋,可能真的比較多東西要打點的,可能有個雜物房,可以把雜物全部放進去,然後關上門。整間房子就整潔了,可能相對來說會簡單很多。

但是如果我們的房子不是那麼大的話,比喻我們的收入。我們可以想像一間很小的房子,如果我們好好打點的話,會令生活更優質。如果收入比較充裕的話,當然可以有很多空間理財,但是如果收入只是一個剛剛好的狀況,其實是更加需要打點得更好。